【知識】每周運動225分鐘,減少內臟脂肪

 

 

 

什麽是內臟脂肪?

內臟脂肪是人體脂肪中的一種,它圍繞著人的臟器,主要在肝、胃、腸等內臟的周圍囤積脂肪。內臟脂肪形成的原因大多是外部飲食攝取過多,經過腸胃吸收、代謝後,進而流入內臟。如果內臟脂肪囤積過多,不但會導致肥胖,而且會引起許多疾病,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,甚至是損害內臟功能。

當內臟脂肪無處囤積時,就會進入血液,容易引發動脈硬化、腦中風、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。所以,內臟脂肪也被稱爲「危險的脂肪」。所幸內臟脂肪囤積後並非永久不消,只要採取適當措施,把運動與飲食結合起來,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自身的內臟脂肪。

運動時間是可以累積的!想要有效減少內臟脂肪,國人需累積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,再搭配75分鐘高強度運動,讓腰圍維持在標準範圍。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調查發現,國人愛坐不愛動,僅有兩成七民眾經常運動、有足夠的運動量,大部分民眾均以「工作忙碌、沒時間」,作為缺少運動的理由。

不少人以為只要站著、走來走去,就算運動,其實這頂多只能說是「活動」;運動必須稍喘、流汗、心跳加速等,快走、慢跑、騎單車都是不錯的運動選擇。研究發現,從事高強度運動,才能有效減少內臟脂肪。祝年豐建議民眾,每周至少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,可再搭配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,例如,慢跑、游泳,單車時速高於16公里/小時。

國人能正確回答「男女性腰圍標準為90公分和80公分」的比率偏低,僅兩成四,竟有62%沒有量過腰圍,不知自己是否腰圍過粗。應該經常測量腰圍,平常使用皮帶,只要褲腰帶太緊,就代表飲食應有所節制,並需加強運動,腰圍低於標準,才能降低代謝症候群與腦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
 

資料來源:

UDN元氣網站  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/台北報導

華人健康網站